近年来,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消息频频传出,早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更是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表示过对迟迟无法在中国建立相关工程的焦虑,继中国政府上月宣布最早今年就将允许外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全资拥有在华工厂后,特斯拉加紧了推进其在华建厂计划。就在前不久特斯拉Q1的财报会议上,就表示:“可能在下个季度,我们就将公布有关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的信息,最迟也不会晚于今年第四季度。”
日前,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已于5月10日获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核发的营业执照,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股东为特斯拉香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从事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电池、储能设备、光伏产品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上述同类商品的批发、佣金代理(拍卖除外)及进出口业务,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电动汽车展示及产品推广。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成立意味着特斯拉入华已经取得实质的进展,虽然官方并未对此事表态,但此次在中国独资成立公司势必会为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次,国产特斯拉真的要来了。
几经波折终于入华
马斯克曾多次表示对中国市场很感兴趣,认为中国将将是特斯拉第二大市场,并预测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将占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但现实却给了马斯克一记响亮的耳光,动辄大几十万的售价令特斯拉与国内大部分群众“say goodbye”,而随着国内新能源领域的蓬勃发展,纯电动车市场里国内品牌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这显然都是马斯克不愿意看到的。近两年来,特斯拉先后4次被传在华确认合作伙伴,多方“绯闻”对象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去年就有媒体发布特斯拉国产落地上海临港的消息,但在当天便被辟谣,其实这样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特斯拉近年来一直都在中国各地游走,和各方就建厂事宜进行洽淡,并适当的释放出一些“传闻”,让投资者对于其入华的决心和未来的“故事”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迟迟没有最终落定,与马斯克自身也有一定关系,游走各方进行谈判时总是用A地的条件来压迫B地给出更优厚的条款,顺手再从C地赚取更诱惑的入驻指南……尽管早前在超级电池项目上,特斯拉就曾经在美国各州玩过这一手,但这样的谈判套路在国内显然是玩不转的。
真正让马斯克纠结的是国内的相关政策,50:50的控股比令马斯克难以接受,今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的一条有关中美贸易问题的推文评论区,马斯克连发多条评论,直指中美汽车进口关税、合资建厂的股比存在“不对等”的行为,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没有美国车企能够在中国拥有甚至50%的股权建厂,但在美国却有5家中国完全独资的电动汽车车企。”马斯克在推特上说道。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此前无法建厂的最大分歧就出现在所建工厂的所有权上,中国政府要求该工厂是与当地合作伙伴设立的合资企业,而特斯拉则希望全资设厂。
随着 在4 月份举行的的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上,我国正式宣布放开汽车行业的外资限制,这让特斯拉一直在意的问题进一步松绑;而在本月,特斯拉的高性能电芯供应商松下集团首席执行官津贺一弘(Kazuhiro Tsuga)也通过《日经亚洲评论》发表评论称,特斯拉未来将在中国全面投产,松下考虑与特斯拉联合在华建立一家新工厂,用来联合生产锂电池。最起码从现在来看,特斯拉在华生产的三大壁垒:股本比例、新能源造车资质和高性能电芯供应,只剩下了资质这一个。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特斯拉中国应该会在今年年底开始建设工厂,按照工厂一年半至两年左右的建设周期的话,最早在 2020 年就能见到 Made in China 的特斯拉车型了。
中国是特斯拉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
目前,特斯拉在中国面临着“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这样的尴尬境地。对于有购买力的潜在客户来说,近百万的价位区间豪华品牌才是首选,以纯进口身份来到中国的特斯拉无法享受国内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一系列政策照顾,再加之高额的关税,令特斯拉这一目前市场上最成熟的纯电动车在国内的价格居高不下,以特斯拉Model S 90D为例,在美国的售价为8.8万美元,约合57.2万元人民币。而Model S 90D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售价却高达84.43万元人民币。
近期,特斯拉的负面新闻频出,多名核心人员离职令特斯拉在外界看来岌岌可危,处于巨额亏损状态下的特斯拉更是传出濒临破产的传闻,尽管流言已经不攻自破,但特斯拉的亏损状态依旧在延续。据财报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营收额为34.09亿美元,虽然与去年同期的26.96亿美元相比增长不少,但依然净亏损为7.85亿美元,这一数据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额3.72亿美元相比竟然多了一倍。
产能问题是制约特斯拉的“阿喀琉斯之踵”,马斯克想为特斯拉打造100%的纯自动化工厂,但无奈进展缓慢,开销越来越高但产能却无法满足需求,这也导致了Model 3的产能迟迟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而Model 3正是特斯拉需要“走量”的一款产品。再加之特斯拉每年投入到Autopliot的巨额研发费用,外加之前特斯拉发布的两个“炫技”项目Roadster 2以及Semi纯电动卡车都使得特斯拉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占据了特斯拉年销售20%的中国市场是特斯拉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中国工厂很可能将会为特斯拉在产能方面提供巨大的飞跃,极力改善特斯拉目前的经营状况,尽管Model 3预计30-40万的起售价显得依然不够亲民,但少去了车牌摇号的痛苦,再加上能享受到新能源车补贴等福利依然使其充满竞争力,一旦特斯拉在中国大量收割订单,扭亏为盈这件事对于特斯拉来说并非痴人说梦。
国产电动车迎来巨大挑战
特斯拉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是传统能源车型,仿照特斯拉直接在中控立个大屏的都数不胜数,更别提新能源车型了。纵观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发布新车时要是不找特斯拉对比一下简直不好意思开发布会,大有一种各大国产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一定要diss最新一代的iPhone的感觉。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特斯拉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不止于国内的传统车厂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造车新势力”们,强如BBA、捷豹路虎等拥有百年历史的豪华品牌们也已经把战火燃烧到了新能源市场。
我国当下的新能源市场产品参差不齐,虚标里程、粗制滥造等现象屡见不鲜,大多数敢于“尝鲜”的消费者们都变成的厂家们的“小白鼠”,钱没少花,但体验远远不及传统能源车型。
经历了几年的蓬勃发展,国内关于新能源车的相关设施也已经日趋完善,此时正是特斯拉入华的最佳时机,不仅是为市场提供更好的选择,更将促使一些还在一门心思想着如何“骗补”的车厂们加快产品的研发,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毕竟没人会拒绝续航里程更长、更智能、设计更前卫的产品。避开了动力总成这一自主品牌最大短板的新能源市场是所有自主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阵地。
当然了,特斯拉想在中国市场中脱颖而出,自身也要面临不少问题。售价只是其中一的方面,目前特斯拉的装配工艺以及可靠性依旧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本地化的程度也将是特斯拉面临的巨大考验,毕竟比起那些自主品牌来说,特斯拉对于中国用户的了解一定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我国的道路复杂程度对于特斯拉核心卖点之一的Autopliot也将是巨大考验……
总结
对于特斯拉来说,入华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不只是为了中国市场,更是为了让特斯拉自身更好的活下去,如果一切顺利,两年后当国产的特斯拉进入市场时应该正处于电动车市场群雄逐鹿的阶段,无论结果如何,消费者都将成为最大赢家。